“叮咚、叮咚、叮咚……”在和記者交談短短的幾分鐘內,王明明的手機淘寶下單提示音響了好幾次。作為隰縣陽頭升鄉竹干村第一批試水電商的他去年靠售賣梨果已經獲利十七余萬元。“生意好的話一天就能掙三千多”王明明高興的告訴記者。
“最開始家里的杏地頭賣六毛錢一斤,價格低不說而且還不好賣,自從參加縣里組織的電商考察和學習以后,想想自己能不能也搞搞,后來開了全隰縣第一個采摘園和電商,利用旅游+電商的形式,沒想到大獲成功,本來不好賣的杏在淘寶上可以賣到五塊錢一斤,迅速賣光。”王明明回憶自己從事電商賺的第一桶金,嘗到甜頭以后,開始把家里的梨果,尤其是玉露香梨都主要放到網上售賣,用他的話說,老母親腌制的咸菜都在網上賣過。
像王明明一樣的農村電商,隰縣還有兩萬多人。隰縣,位于晉西呂梁山南麓,總人口10.7萬,其中農業人口8.1萬,是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縣。主導產業單一,農民長期靠天吃飯嚴重制約了脫貧進程。怎么辦?用當地官員的話說,拼資源、拼政策、拼人才、拼產業肯定拼不過發達地區,唯有互聯網才能拉緊隰縣與外邊世界的距離,唯有電商才能更好的帶動隰縣脫貧。
根據最新的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電子商務交易總額達到31.63萬億元,全國農村網絡零售額達到1.37萬億元,同比增長30.4%,全國農產品網絡零售額達到2305億元,同比增長33.8%,農村電商迅猛發展。如何在這千億級的市場里分到一杯羹,隰縣想到了自己的“硬核”產品玉露香梨。隰縣位于北緯36°,大部分地區海拔在1000至1300米以上,光能資源豐富而且晝夜溫差大,白天太陽光直射力強,夜間地面散熱較快,非常有利于梨果糖分的積累和豐富。
想要在網上賣的好,首先梨的品質得好。當地果業局支部書記吳德平告訴記者,隰縣大力推進玉露香梨標準化建設嚴格按照生產技術規程和質量等級實施開展噴打藥劑、冬澆、春澆、疏花、疏果、果實套袋、拉枝摘心、采收采摘等精細化管理技術。通過精品示范園建設和精細示范園管理實現玉露香梨品質大大提升,極品果達到10%,精品果達到35%,商品果達到93%。
好果子有了,怎么賣,誰來賣?2016年,隰縣縣長王曉斌帶領了120個農民遠赴浙江麗水考察學習。就是通過這次考察學習,為王明明開啟了致富路,用他的話來說,這次考察回來,每個人都信心滿滿,因為我們有全中國最好吃的梨。從此,電商培訓成為了隰縣農民的“必修課”,各類電商領域的專家齊聚隰縣,多次舉辦進階培訓、高端研修,外出游學、網上實操等,培養出一批農村電商帶頭人和培訓導師,孵化出一批優秀電商企業。截止目前,全縣共建立1140個電商創業團隊,其中農村電商服務站160個,專業合作社88個,各類公司39個,個體戶842個,根據淘寶網的基礎數據,目前在淘寶網銷售玉露香梨的網店達到132家,產品SKU532個。這些長期靠天吃飯的農民搖生一變成為了“足不出戶,生意滿天下”的商人。
電商隊伍逐步建立起來了,如何把玉露香梨從各家各戶運出去成為了隰縣必須要解決的“卡脖子”難題。物流是各類電商的最核心的要素和競爭力,從阿里系的菜鳥網絡,到京東的自有物流體系,再到以“三通一達”和順豐等為代表的第三方物流,物流體驗是否快速、順暢成為了各家平臺的“核心競爭力”。我國物流行業發展到今天,城市和偏遠郊區的配送覆蓋度日趨完善。但是農村物流配送不發達問題依舊突出。如何建立以縣、鄉、村三級物流節點為支撐的農村物流基礎設施網絡體系,讓玉露香梨走出大山,直接決定了隰縣電商扶貧事業的成敗。在隰縣物流分揀中心,記者了解到,該中心春季為貧困戶免費運輸農資、農具,秋季引導貧困戶引貨入倉提高梨果溢價,免費為貧困戶提供果筐、冷鏈運輸,極大降低了貧困戶農產品上行成本,截止目前,縣鄉村三級物流配送已覆蓋全具8個鄉鎮97個行政村,覆蓋率100%,由村到城的運輸費用由原來的5元降低為3元,運輸成本降低了30%-50%,更是為建檔立卡盆困戶免去村到縣的上下行費用。
“好果子”+“農民電商”+“給力物流”構成了隰縣脫貧致富的核心框架,玉露香梨秒變“發財梨”。全縣梨果面積由2013年25萬畝發展到現在38萬畝,增加了34%,全縣從事梨果產業的農民由2013年4.8萬人發展到現在6.1萬人增加了21%,全縣梨果人均收入由2013年的4500元達到現在6000元增加了25%,全縣722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中,直接間接依靠梨果產業脫貧的有5800戶,占到80%。
隰縣賣梨致富的好戲還在上演,山西脫貧攻堅的戰斗仍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