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廣西的南豐蜜桔遭遇滯銷,價格暴跌至1元/斤的新聞在三農圈里炸開了鍋,果農辛苦一年,盼的就是年底收獲這個時候,可是滯銷的消息的確讓人揪心,甚至最近在網上流傳了一個很火的視頻,村民借著大雨,把摘好的柑橘成箱的倒進河里,柑橘順流而下,很多朋友感嘆,今年的柑橘滯銷到如此程度了嗎?只能白白倒掉?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柑橘滯銷”呢?滯銷中的柑橘出路又在何方呢?
首先,銷路問題,很多人都說現在柑橘有多便宜,十塊錢八斤九斤,但是很多城市像這種柑橘還要兩塊多三塊錢一斤,所以并不是供大于求,主要還是銷路沒有打通,而利用網絡進行銷售的果農依然十分的有限,這就限制了柑橘的銷路。再加上特別是在秋冬的時候,這樣就會導致浮皮果的增加。柑橘吃起來的口感比較差,此外在保鮮上的能力也會降低,不利于長距離的運輸,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很多收購商更愿意要可以長期保存運輸的皇帝柑,所以也是造成蜜桔滯銷的一個原因了。
其次,由于早些年種砂糖橘的真的可以說是賺得盆滿缽滿,種幾十畝的砂糖橘輕松年入百萬。如此誘人的利潤,也就導致了種植者的瘋狂涌入,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種植柑橘,其實這樣的情況不僅僅出現在柑橘市場當中,像當初的大蒜價格暴跌的原因主要也是由于近幾年的大蒜種植面積不斷擴大造成的,再加上品種和口感比較差,消費者不接受。我們這里市場上的柑橘不少,價格也不太高,一斤2元左右,但是確實不太好吃,所以消費者購買一次后,就不愿意再買了。其實,不光是蜜橘,今年的柚子,臍橙也是這樣的情況。
那么,滯銷中的柑橘出路又在何方呢?其實,想要在眾多同行中掙扎求存,除了拓展銷售渠道外,還需通過加強水肥管理,改進栽培技術,盡可能提高品質,節本增效。同時要規模經營,不要各自為戰,擴大產品的宣傳,建立自己的商業品牌。現在滯銷的柑橘大部分在一些比較偏遠的小村莊,散戶種植,量小,而這樣的規模會導致很多大的收購商看不上,從而銷路受阻。或者可以選擇抱團發展,開拓更多銷售渠道,還能及時掌握信息,而且與供應鏈企業達成合作,也能實現農超對接,打造休閑采摘農業等。
歸根結底一句話,滯銷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種植過多造成了供大于需,而目前解決滯銷最好的辦法就是市場自動調節!當然銷售渠道的單一也是一大問題,畢竟我國的電商農業并沒有太好的發展,只依靠經銷商,那在市場上的競爭力也十分有限。